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 個性8899頭像網(wǎng) > 生活資訊

同是被“敲”了三下,孫悟空和六祖惠能,誰破解暗謎的難度更大?

欄目:生活資訊時間:2022-11-02 11:03來源:個性八八九九
技巧提示:頭像保存:在你喜歡的頭像上"右鍵->圖片另存為",可以保存頭像。
    這是一篇關于的文章,由個性8899頭像網(wǎng)為您精心整理發(fā)布,個性男生頭像欄目還有更多與相關的QQ頭像圖片供您挑選下載。

    文:瀟湘客下

    圖:網(wǎng)絡整理

    眾所周知,孫悟空一身的*領,原是從菩提老祖處學來的。當年孫悟空翻越兩重大海,一座南贍部洲,歷時十余年,方來到菩提老祖座下。七年之后,菩提老祖想教他學道,孫悟空見不是長生之術,于是屢屢拒絕。這惹得祖師爺非常生氣,于是**脆跳下講臺,手拿戒尺,朝著孫悟空的腦袋敲了三下。

    《**記》:祖師聞言,咄的一聲,跳下高臺,手持戒尺,指定悟空道:“你這猢猻,這般不學,那般不學,卻待怎么?”走上前,將悟空頭上打了三下,倒背著手,走入里面,將中門關了,撇下大眾而去。

    就在眾人紛紛埋怨之際,孫悟空內(nèi)心卻十分歡喜,因為他破解了師父給的暗謎:“祖師打他三下者,教他三更時分存心;倒背著手,走入里面,將中門關上者,教他從后門進步,秘處傳他道也?!?/p>

    大家還知道,《**記》的作者是明代吳承恩,而吳承恩在寫《**記》時,顯然是知道唐代的禪宗宗師六祖惠能的,孫悟空因為腦袋被敲三下,便于三更時分進入祖師房門學道的場景,顯然是化用六祖惠能“三鼓入室”學習佛法的故事。

    當年五祖弘忍**想將衣缽傳給最有悟*的惠能,但是又怕當眾說出來后,會給惠能招來不必要的麻煩,于是就來到惠能*雜活的碓坊中,用手杖在石碓上敲打了三下,就轉(zhuǎn)身離去了?;菽茴I悟了五祖之意,于是三更時分,他來到了五祖的禪房內(nèi),接受了五祖的“衣缽”。

    《壇經(jīng)》:次*,祖潛至碓坊,見能腰石舂米,語*:“求道之人,為法忘軀,當如是乎?”乃問*:“米熟也未?”惠能*:“米熟久矣,猶欠篩在。”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?;菽芗磿嬉?,三鼓入室。

    雖然吳承恩化用了六祖的典故,但細細分析當時的場景,我們又發(fā)現(xiàn),孫悟空和六祖惠能所經(jīng)歷的,卻又有諸多的不同。

    孫悟空和六祖惠能,到底誰的悟*更高,誰破解暗謎的難度更大?

    下面讓我們進行詳細的分析。

    01 和六祖惠能相比,孫悟空面臨更復雜的環(huán)境

    總的來說,和六祖惠能相比,孫悟空面臨的環(huán)境更為復雜,*擾判斷的因素更多,因為菩提老祖是在事件A(嗔怒于孫悟空的搗亂)上向?qū)O悟空拋出事件B(三更時分傳道)的信號,孫悟空要領悟事件B的**,是比較困難的。

    而六祖惠能則不盡相同,整個故事都是在五祖年老想要傳道的背景下,五祖單獨找六祖惠能,用手杖敲擊石碓來傳遞信號,整個故事線是單一的,要想往里面猜測一番,于普通人而言,不一定是辦不到的事情。

    孫悟空面臨的環(huán)境

    雖然吳承恩是明朝人,但他寫當時拜師的孫悟空,顯然是唐玄奘出生的五百年前,而六祖惠能卻又生于唐玄奘之后,所以,按照《**記》的時間線,拜菩提老祖為師時候的孫悟空,顯然是不知道有六祖惠能三鼓入室的典故的。

    既然沒有先例,那如果我們沒有開上帝視角來看待這件事,那么孫悟空要領悟菩提老祖打他三下,是為了傳道之意,其實是非常困難的。

    原著中描寫當時的情景:一*,祖師登壇高坐,喚集諸仙,開講大道……孫悟空在旁聞聽,喜得他抓耳撓腮,眉花眼笑。忍不住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忽被祖師看見,叫孫悟空道:“你在班中,怎么顛狂躍舞,不聽我講?”

    按常人的思維,菩提老祖開壇講道,遇見孫悟空手舞足蹈,恰像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,可有學生卻趁機調(diào)皮搗蛋一樣,不管是什么原因,老師的肚子里都會先藏著三分怨氣。

    等菩提老祖弄明悟空抓耳撓腮,擾亂課堂秩序的原因后,轉(zhuǎn)嗔為喜,就想教他幾樣*領。但無論菩提老祖提出教他“術”字門中之道、“流”字門中之道、“靜”字門中之道,還是“動”字門中之道,悟空在聽得菩提老祖的一番解釋后,都堅決說:“不學,不學!”

    按常人思維,那菩提老祖肯定要著惱了,心想:“莫不是特地來消遣我?”*格暴躁的,肯定是要學魯提轄拳打鎮(zhèn)關西,開上“咸的、酸的、辣的”油醬鋪了。最后菩提老祖僅僅是跳下講臺,拿了戒尺,照孫悟空頭頂“咚咚咚”來了三下,拂袖而去,已經(jīng)算是彰顯其極大的胸懷和涵養(yǎng)了。

    所以,對孫悟空來說,菩提老祖因為他在課堂上胡鬧而惱怒罷課,這是最符合常理的推斷。而要推斷菩提老祖是在考驗他,給他打啞謎,這是非常困難的一回事。

    六祖惠能面臨的環(huán)境

    而六祖惠能的故事則是,五祖弘忍在看到“菩提*無樹,明鏡亦非臺。*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?!钡馁收Z后,“恐人損害,遂將鞋擦了偈,說道:‘亦未見*?!保ā秹?jīng)》)

    對于六祖惠能來說,恐怕五祖評價的“亦未見*”會是一個*擾項。既然五祖是要尋找一個“見*”的弟子來傳遞衣缽,那他評價六祖的偈語是“未見*”,按正常人的邏輯,那自然就是自己的覺悟還不夠了,哪里能想到更深的一層,五祖其實是在保護自己?畢竟出家人不打誑語嘛。

    但六祖惠能對于自己的覺悟顯然是非常有自信的。后來五祖悄悄來到碓房看他,問*:“米熟也未?”惠能*:“米熟久矣,猶欠篩在?!币馑际恰拔摇币呀?jīng)覺悟很久了,就差傳“我”衣缽了。根據(jù)六祖惠能和五祖的對話,顯然,他并沒有把“亦未見*”看作是五祖對自己的否定。

    那么,在這個條件下,“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”,室內(nèi)只有五祖弘忍和六祖惠能*人,顯然這是五祖給他留下的暗語。畢竟五祖不會無聊到毫無意義地用手杖去打擊石碓。

    所以,面對五祖弘忍“以杖擊碓三下而去”的暗語,六祖惠能悟出“這是給我的信號”,這并不是一件難事。至于敲擊三下到底是什么含義,要領會是“三更時分來我處”,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。

    02 猜出暗語,是否就意味著更有“悟*”?

    這里有一個邏輯的推測,需要證明是否合理。菩提老祖給孫悟空設暗謎,是想著**一下孫悟空的悟*。五祖弘忍給六祖惠能設暗謎,是為六祖的人身安全著想。但問題在于,破解暗謎和此人是否有悟*,到底能不能聯(lián)系在一起呢?

    我們先來看看孫悟空、六祖惠能破解暗謎,到底意味著什么。

    意味著有超強的想象能力,可以舉一反三,是悟道必需的能力

    先不說別的,光是孫悟空由腦袋被敲了三下,便聯(lián)想到是菩提老祖給的是時間暗示(三更時分);由老祖走入里面,將中門關了,就聯(lián)想到是讓他到時從后門進入,這已經(jīng)非常具有想象力了,甚至是有點自作多情的成分在內(nèi)。

    在三更時分,菩提老祖睡醒了,看到悟空在房內(nèi),于是喝道:“這猢猻!你不在前邊去睡,卻來我這后邊作甚?”聽了菩提老祖的呵斥,換作常人,就算前面認為老祖敲打三下是給自己的暗示,這時也該認為是誤會,**一臉尷尬了,可是孫悟空卻依然十分堅定地辯解:“師父昨*壇前對眾相允,教弟子三更時候,從后門里傳我道理,故此大膽徑拜老爺榻下?!?/p>

    如果菩提老祖沒有這樣的心思,那孫悟空就變成了十足的無賴。所幸祖師聽后十分歡喜,暗自尋思道:“這廝果然是個天地生成的!不然,何就打破我盤中之暗謎也?”

    這里我們做一個假設:如果菩提老祖果真因為悟空在課堂內(nèi)調(diào)皮搗蛋生氣了,才轉(zhuǎn)入房內(nèi),那么,三更時分醒來,看到孫悟空跪在面前,會作何感想?

    這時候,祖師要么十分生氣,將孫悟空趕了出去,那也罷了,對于孫悟空來說,并沒有損失什么。如果祖師不生氣,反而是十分感動,看出了孫悟空的一片誠心,或許就真的將道法傳給了他,也未可知。

    所以,孫悟空的超強聯(lián)想力,無論是對是錯,在向祖師求道這件事上三祖是誰,結(jié)果都不會差。同樣,作為故事原型的主角,對于六祖惠能來說三祖是誰,也是一樣的道理。頂多,若是聯(lián)想錯了,他們倆就損失些顏面而已,這個和道法比較起來,又算得上什么呢?

    而一旦這種聯(lián)想力應用到“悟道”的層面,那么很多的人生體悟就可以舉一反三,很多的道理就可以融會貫通,這個是悟道所必需的基*能力。否則,有些道理聽是聽了,但是刻舟求劍,反而得不到“道”的根*。

    不信瞧瞧當時在座的徒弟們,一看到菩提老祖走入了房門,就直觀地猜測是因為孫悟空把師父給惹惱了。貧乏的想象力,使得他們領悟不到眾妙之門。

    意味著能在紛繁復雜的因果關系中,找出事物最*質(zhì)的存在

    對于菩提祖師敲頭三下,走入房門,孫悟空可以猜出許多的因果:祖師以為他在搗蛋,所以生氣了,選擇罷課;祖師臨時有事,所以借故走開了;祖師*來對自己存在偏見,所以當眾羞辱一下自己……

    對五祖弘忍敲擊石碓三下,轉(zhuǎn)身走開,六祖惠能也可以猜出許多因果:五祖也許是因派自己來到碓房舂米導致負傷,過意不去,但又不好意思道歉,所以敲石表示關心;五祖也許是當時什么也沒想,只是敲石頭打發(fā)無聊;五祖也許是覺得和自己交談尷尬,所以敲石碓以打破冷場的局面;五祖也許是想傳他衣缽,但他也曾說過“汝是嶺南人,又是獦獠,若為堪作佛?”有明顯的地域歧視……

    面對這么多紛繁復雜的因果關系,可是孫悟空和六祖惠能,依然能夠不偏不倚,直指最*質(zhì)的因果。這樣的*能,不就是菩提老祖和五祖弘忍要找的具有“頓悟”**的弟子么?

    但仔細想想,孫悟空、六祖惠能直透事物*質(zhì)的能力,如果說是來自*能,似乎又有點玄乎。那么,為什么孫悟空和六祖惠能可以做到直指事物*質(zhì),而其他普通人卻難以達到這種境界呢?

    此事說到底,還是和人的“**”相關。

    對于孫悟空來說,他可以假想出許多的因果關系,而且,每一種“因果”,放在此情此景,都說得通。面對這種境況,在沒有取得更多線索的情況下,哪怕是福爾摩斯來斷案,也是無從下手??墒瞧珜O悟空心中有一個**,那就是對“道”的**。這種**使得他堅定地認為,得道的菩提老祖,絕不會和平凡人一樣,因為他的“搗亂”而犯貪嗔癡(就算是道家,也講究善用“道”,遵循自然規(guī)律,而不是意氣用事)。菩提老祖是得道之人,他不會貿(mào)然地跳下講臺,照孫悟空的頭打三下,這其中必有其他用意。如果沒有這個**,孫悟空是決然猜不出其中的深意的。

    同樣的道理,五祖弘忍可是禪宗宗師,他絕不會無聊到毫無意義地敲石碓,又或者是存著地域歧視,那就違背佛門“眾生平等”的觀念了。五祖是得道高僧,敲打石碓,必然也包含著對蒼生的關懷之心。而聯(lián)系到當時五祖因為自己年老,正打算尋找一個真正能傳遞佛法的弟子,六祖惠能方能有這樣的領悟。如果不是對“佛”、“道”的**,心中無塵,六祖也絕對領悟不出五祖的用意。

    佛家《占察善惡業(yè)報經(jīng)》有這么一段說法:“若雜亂垢心,雖復稱誦我之名字,而不名為聞,以不能生決定信解,但獲世間善報,不得廣大深妙利益。如是雜亂垢心,隨其所修一切諸善,皆不能得深大利益。”

    執(zhí)持名號要能達到一心不亂,才能得“深大利益”。這和**教的“因信稱義”有點類似,如果你左思右想,猶猶豫豫,那就是有了雜念,失去了對“道”的**。這么一來,人就少了“悟*”,也就和“悟道”無緣了。

    03 結(jié)論

    總的來說,能夠破解暗謎,確實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孫悟空和六祖惠能的悟*。但我們卻不能因為孫悟空領悟的環(huán)境更為復雜,就判定孫悟空的悟*比六祖惠能更高。判斷誰的悟*高,需要更多的對照。

分類:生活資訊
生活資訊相關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