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·陶潛《搜神后記》卷二:石虎鄴中有一胡道人,知咒術(shù)。乘驢作估客,于外國深山中行。下有絕澗,窅然無底。忽有惡鬼,偷牽此道人驢,下入絕澗。道人尋跡咒誓,呼諸鬼王。須臾,即驢、物如故。
西晉·王篡《神咒經(jīng)》中所言鬼王甚多,如鬼王淮南子返、白公、韓涉、宋銑、王善等。
清·黃遵憲《紀(jì)事》詩:"或帶假面具,或手執(zhí)長槍,金目戲方相,黑臉畫鬼王。"
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》卷六《考弊司》介紹了一位主管考弊司的鬼王。他的衙署堂下立兩塊大石碑,上面分別刻著"孝弟(悌)忠信"、"禮義廉恥"。這位鬼王叫做"虛肚鬼王",他長得"卷發(fā)鮐背大鬼王是誰,若數(shù)百年人,而鼻孔撩天,唇外傾,不承其齒。從一主簿吏,虎首人身。又十余入列侍,半獰惡若山精"。這個鬼王雖標(biāo)榜"孝弟忠信、禮義廉恥",實際則是個貪得無厭、殘忍暴虐的家伙。他規(guī)定下屬拜見他大鬼王是誰,都要割一塊髀肉(**上的肉)為"成例",不管有罪無罪。但"豐于賄者,可贖也"--只要銀子送得多,就可免割肉之苦。這里的鬼王完全是一副貪官嘴臉。鬼王的名目也不少。
**《且介亭雜文末編·女*》:"在薄暮中,十幾匹馬,站在臺下了;戲子扮好了一個鬼王,藍面鱗紋,手執(zhí)鋼叉,還得有十幾名鬼卒,則普通的孩子都可以應(yīng)募。"
據(jù)《**菩薩*愿經(jīng)》載:僅地獄和閻浮提(南贍部洲即人類居住的世界)中的大鬼王即有:惡毒鬼王、大諍鬼王、白虎鬼王、血虎鬼王、赤虎鬼王、散殃鬼王、飛身鬼王、雷光鬼王、狼牙鬼王、千眼鬼王、啖獸鬼王、負石鬼王、主耗鬼王、主禍鬼王、主食鬼王、主財鬼王、主*鬼王、主禽鬼王、主獸鬼王、主魅鬼王、主產(chǎn)鬼王、主命鬼王、主疾鬼王、主險鬼王、三目鬼王、四目鬼王、五目鬼王、祁利失王、大祁利失王、祁利叉王、大祁利叉王、阿那吒王、大阿那吒王等,小鬼王則數(shù)以千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