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核戰(zhàn)播出*前一天晚(8月29*),南京青奧會閉幕式演出中先后出現(xiàn)了吉克雋逸、平安(獨唱),以及多亮、張丹丹(合唱)等好聲音學員,《好聲音》系的明星已經(jīng)強勢滲透進了這塊*屬于各大國有文藝團體及各級電視臺體系「自留地」的慶典晚會領域。再考慮到過去兩年間各個好聲音學員在演出唱片等產(chǎn)業(yè)中的大放異彩,《**好聲音》早已成為無可辯駁的全國第一造星平臺。
海量的潛在收益,給臺前的比拼增加了巨大變數(shù)。我無從推測各方的動機,因為呈現(xiàn)在我面前的**實在太少。但我能確定的是:有越來越多的音樂以外的變量,在愈發(fā)激烈的淘汰賽階段,影響到了這個音樂選秀節(jié)目的選拔結果。
Part 1 對唱 PK 環(huán)節(jié):
片花里發(fā)現(xiàn)在學員排練時坐在鋼琴后的是涂惠源老師??傮w看來,三季《好聲音》考核環(huán)節(jié)第一*的對唱,都比兩季《我是歌手》總決賽第一*的對唱效果要好。除了選手投入、排練強度、樂隊磨合等因素之外,起決定作用的,是專業(yè)的音樂人對對唱環(huán)節(jié)的指導于把握。對唱永遠不等于兩人一起唱一首歌。
一、李嘉格、毛澤少《Firework》
這兩人在盲選階段的歌都比《Firework》輕,不過在演唱時她們總體發(fā)揮得不錯,把這首大歌撐了起來。旋律的相互和音,尤其是幾處二度和音完成得很好,有品質。在橋段和副歌部分還是有音準小瑕疵,不過兩人音色差距*來就不大,歌又太火爆,有些和聲段落實在分不清誰是誰。細糾起來,毛澤少有一句獨唱處的 Just own the night 音跑得有點明顯,不知道這是不是那英作出選擇的理由。
二、李維、周深《貝加爾湖畔》
原曲d小調,李健音區(qū) C3 - A4,李維 C3 - A4,周深 A3 - E5(標準的女聲音域?。,F(xiàn)場對唱版先在d小調展開,主歌李維演唱原音域,而周深在李的上方八度演唱,進入副歌,旋律走高后,李唱主旋律、周在李的上方3-6度位置唱副旋律配唱。但間奏之后音樂轉到a小調,使得周深能在自己擅長音區(qū)演唱主旋律,而此時李在周的旋律下方配唱。段落拉開了層次,增添了意境,還顧及了競賽公平。能把這兩位有音域天然差距的歌手在一首歌里彌合在一起,并分別讓他們在舒服的音區(qū)唱出最優(yōu)美的感覺,編曲劉卓讓人欽佩(原曲以及*場對唱的編曲都是他)。
我不知道那英為什么選李維。或許是因為他在和如此妖嬈的聲音對唱時,仍然沒有被反襯出瑕疵和黯淡吧。至于周深,不必疑問也不必惋惜,憑借兩次亮相,他的收獲已經(jīng)足夠多,可以啟動自己的事業(yè)了。
三、夏恒、張智勇《愛在心里口難開》
雖然是首經(jīng)典 R&B 老歌,但這并不是一首適合展示技巧的歌,尤其不適合進行對唱 PK。旋律線條雖然長但間距大,選手即興發(fā)揮潛力有限,主副歌情緒相近缺乏爆發(fā)空間??傮w來講比較柔和,拿來拼刺刀效果不好。
具體的演繹上,張智勇試圖在發(fā)聲及音色控制上出彩,顯得更有侵略*,而夏恒在音色上相對收斂,把展示點放在了副歌切分加花上,各有千秋吧。橫向比較其他對唱歌手,他倆這組算發(fā)揮差的。
四、陳冰、艾怡良《他不愛我》
音量大小不代表情緒的強烈程度。很多時候,情緒的爆發(fā)可以通過動態(tài)的劇烈變化來體現(xiàn)——把烘托段落的音量減弱,**段落即便不增加音量,歌曲情緒也會顯得更飽滿。但這需要有個前提:你能夠控制整首歌的演繹。在一人一段的對唱環(huán)節(jié),當兩個人都沒有出現(xiàn)明顯失誤的情況下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一個令人悲傷的事實,那就是:人們都喜歡嗓門大的和胸大的,音域高的和個兒高的,拍子拖得長的和頭發(fā)長的。
五、張碧晨、魏雪漫《一路上有你》
典型的九十年代華語抒情歌,中速 4/4 無離調轉調無特殊律動。把這么一首拖*人不償命的歌推出了起伏波瀾,真是難為兩位歌手和全體樂手了。相比之下,張碧晨在唱腔上的小技巧多一點,比如強化唇齒音、在咬字和氣息之間拉開一點時間差,等等,屬于比較有特征的韓國腔,而魏雪漫這方面顯得比較收斂,特征不太明顯。